Wednesday, October 31, 2007

趁著節日給我一道躲起來/逃出去的裂縫

此文由快樂的撰文,刊登於香港教育城

我們會慶祝聖誕,慶祝中秋,不會慶祝清明;我們會扮鬼扮馬哈囉喂,又會為母親父親情人分別送上禮物,卻無法記起何時是祖父母節。一年之中,我們因為各種節日消費和狂歡,卻遺忘了另一些節日。大大小小的節日,除了偶或多了一天假期,對我們來說其實還有甚麼特別的意義?

由節日出發的書,《給我一道裂縫》並非給小朋友看的世界節日文化常識書,而是一部小說。圍繞十個節日寫成的章節,每個章節有三至四個片段,片段裡的角色經歷不一樣的節日,有不一樣的反應和想法,是作者黃敏華向一些節日的理所當然發出的挑戰書。

黃敏華反覆使用不同的人物角度敘述相同的事,例如「但願明月長久」,先有明月哥哥引入明月死去這件事,再由明月本人和她單戀的梁丙細述二人的相處和各自的想法。多角度的敘事法令故事充滿立體感,既藉著人物各自的視角豐富了情節,也因為各人的自我保護各有保留,營造出強烈的冷漠和疏離感。

「原來聖誕_是」裡的聖誕咭說:「我只會被溶化、瓦解、被人重新再造,就像每個聖誕節一樣。」黃敏華筆下的世界也一樣,不單節日是灰色的,疏離和誤解在書中各篇彌漫,死亡和遺棄更是經常出現的意象。例如「清明、時節與紛紛」,三個年輕人各自活在自己世界裡,即使同檯吃茶、即使聊起天來,並未有拉近彼此距離。那突然不知為何和如何發生的車禍,叫主角們失去好好珍惜和了解身邊人的機會,令故事更形悲觀。

這團跟我們印象裡歡樂的節日氣氛不協調的冷和灰,正好給予我們一道錯置的「裂縫」,將我們的視點從刻板和理所當然中抽離。黃敏華在後記中說:「人們可以想想在既去復來的節日裡,其實仍有很多未被發掘的空間存在,就像寫故事一樣,而有了這一份空間,世界也許就會美好一點。」

《給我一道裂縫》結構上打破了傳統書本的編排,平常放在正文前後的前言、後記和附錄,黃敏華嘗試組合成「附錄五月一日的前言後語」,放在內文當中。黃敏華又嘗試搞亂虛構和真實的界線,先在「前言」內提及與男友森的認識和相處,然後在正文之一「回覆元旦的安好快樂內」,以森的名義給自己回信,「糾正」自己的一些說法和看法。至此,前言本身也是小說創作的一部份,也就無所謂真實和虛構的分界。小說以節日串連,然節日與節日間尚有許多空白。在片段而破碎的篇章之間,黃敏華早就留下許多道裂縫,讓自己、讓讀者去思考和感受。

Monday, October 29, 2007

永遠的Wrong Timing

香港教育城的記者,在前年的書展曾經相約我做訪問。那時我和袁兆昌寫的對寫《情感不良》趁著書展期間推出,那記者當然是衝著我們的新書而來了。而相約會面的地方,就是書展場地的一個角落。

他是我遇見過最不敢問問題的記者,幾乎是問半句然而要我猜出下半句那樣。袁兆昌說他可以知道我也是編輯所以心生懼怕,怕一比高下,怕口袋的法寶未出場而被揭穿。但明明我親切可人,有問必答,他不敢問的我都自動答,又怎會令人膽怯?

結果我「演說」了一大餐後,就放他走人了。事後我等了又等,一個月又一個月的,始終不見那篇訪問出現。後來我沉不住氣,去電郵查詢。他沒立即回覆,在過了不知多少星期後,才肯說出一番推搪之言。我也明白傳媒的運作,有時版位多少,趨勢熱潮等,要打鐵趁熱。時間上的改動,無可厚非。但是他們都是做教育、文化的題目,即使一拖再拖,最終也不成問題才對。

後來等到冬來春又至,秋去春來,冬又至。我慢慢便忘記了他,忘記了那個我人生第二次,卻以為會是第一次正式發表的訪問。 或許,我正中了行內人不易被行內人採訪的詛咒。兩次接受訪問,我都被「死於非命」。

可就是今天,兩年零三個月後的今天,那記者無端來電郵說:「對不起,一直延後至今,如今可以為你做的,就只有這個了……」然後一條link放在最末處。

那是一篇兩天後會出版的文章。不看還好。 文章介紹的,是我的第一本小說《給我一道裂縫》。那是六年前的小說,是理應存在於六年前的書介。

我不明白,為何不是兩年前的訪問?為何要寫這本已不可能再在書店找到的書的書介?

真的要give me a break,給我一道裂縫鑽進去啊!

http://www.hkedcity.net/article/reading_focus/givemeabreak/

Saturday, October 27, 2007

Stand Up照一張

再次回到培正,已是幾個月後的事。學校的面貌又改變了,簌新的東西很快便被更新的東西迫成舊物。所以,凡事都是相對的。

幾個月沒見,同學都長高了,我自己也有點點不同,起碼,剪去了一頭曲髮。難得大家都記得我。其實星期六的課,我覺得可以輕鬆放任一點的。

早上的寫作班,同學的反應很好。之後的採訪班,開始時的講解大家都很安靜,還誤以為我說的東西太難明白了,原來同學的理解力遠超於我預期。剛好最近無綫逢星期一晚上十一時播放《新聞話.事.人》,令我想起在電視台的日子,真有說不完的感覺。

同學開始動身約見心中的採訪對象了嗎?

送上stand up照一張,那是一則關於塗鴉的報道,專業不專業,誰說?

Sunday, October 21, 2007

我的時空旅程

正式開始了網上寫作計劃,中二同學的題目是〈一次超越時空的旅程〉。幾天下來雖然只有幾個同學交上作品,但如我所料,這個題目足以讓同學發揮他們的「作大」能力,上天下海,過去未來,教我笑了又笑。

剛巧今天在電視看到一齣茱迪科士打的舊電影《超時空接觸》(Contact),說有幾個一直相信有生命存於別的星球的科學家,聲稱聽到由「外界」傳來的訊號,於是尋求政府及各方的金錢資助,建立時空機,進行超越時空之旅。最後全世界都看到時空機故障,啟動後直墮海中,然而獨自置身時空機的主角,卻經歷了十八小時的太空之旅,見到天外的天,別於人類的人。可是因為缺乏證據,她的話一直得不到證實;直至有人發現時光機的錄影機錄下的雪花,共有十八小時長。

另外值得一提的是,原著作者Carl Sagan本來也編寫了這電影的部分劇本及參與製作,可是在電影進行期間,他就因病去世了。情況跟劇中投資研製時光機旅居太空的富商相似,當地面上的在斥責一切都是他的陰謀之際,他已經撒手人寰,永別人間與太空。

這是一套十年前長達三小時的科幻電影,十年後的今天,人們對時光機之說,也仍是當笑話一則,對其虛幻及可笑,依舊不變。但對於世界的認知,我們其實又掌握多少?單是每天收看Discovery Channel,便有數之不盡的知識及事物有待我們研究及開鑿。十年前的今天,也無法想像上網交功課會變成新趨勢吧!

我假設有學生會想知道我的時空旅程是怎樣。我想,還是「作」出來的答案比較好。

延伸閱讀:Carl Sagan《Contact》

Friday, October 19, 2007

向左轉.向右轉

最近常聽到關於右腦訓練。是的,我也開始了玩NDS的〈右腦之達人〉。要在10秒之內將兩幅圖畫的不同之處找出來,直覺、集中力、認知力、判斷力和記憶力都在倒數之間全颷升到最前線。有說左腦和右腦的記憶力是1比100萬,若充分運用右腦,理論上可發揮出高於左腦100萬倍的記憶。

那豈不是很痛苦?

事實是,我一直討厭自己記憶力太好,尤其是與人之間的對話、當時的情景、動作及因而產生出的心理反應,我往往都記得清楚無比。証明我的右腦早已進行了開發。

這不是很好嗎?能記著很多難忘的回憶。

但我認為不經意的遺忘,其實是好事。叫右腦記下高於左腦100萬倍的對話,我不敢想像我會變成怎樣…… 直至我從轉寄電郵中看到這張圖,我就放心了。(要按圖才能看到轉動?太差勁了……)

研究說,如果看到女孩是逆時針方向轉,那就是右腦人;相反,順時針方向轉,就是左腦人。大部分人會看到順時針的效果,但其實運用一下你的腦袋,是可改變它的轉向的。而我竟能將那芭蕾舞女孩的身影在一秒間從右轉變成左轉,轉左轉右,轉右再轉左,所以我應該是左右腦發展平衡的人。身邊的朋友都沒有這種特異功能,哈,真好玩!

Sunday, October 14, 2007

穿越時空的少女

很久沒看日本動畫,以前看的多是大師宮崎駿的作品,他退下來以後我也就沒什麼信心去看別的。後來他的兒子宮崎吾郎躋身動畫界,本來以為後繼有人,但聽到的卻是宮崎駿對兒子的惡評,便不想為了去見證一下是否真的那樣差劣而看。

《穿越時空的少女》的畫功不算非常了得,吸引人的是情節。女孩因意外獲得穿越時空的方法,因此避過了致命的意外,避過了在烹飪課上的糗事,避過了男同學的示愛……她樂此不疲,只是她不知道穿越時空的次數原來是有限的,亦不知道那些她一一避開的事情,是會轉移落到別人身上的。結果遇上交通意外的變成了她的好同窗,但她已無法再用穿越時空去救他們了……故事來到這裏,調子已跟前半部完全脫掉,而真正的劇情,也其實才正式開始。

記得小時候看教育電視,曾經有一集是說兩個小朋友可以乘時光機穿越時空,由於那好像是關於歷史科的節目,故劇情安排小朋友說:「反正未來的事我們長大也可以看到,那不如就回到過去吧。」直到今天,我對那答案仍十分之介懷,因為我假想如果換了是我的話,我一定會選擇未來,因為只要知道了未來的事,那我就不用為今天的決定而苦惱了!

就像大雄知道他的妻子是靜宜一樣。

延伸閱讀:這次的心水推介是宮崎駿的《出發點》,這書收集了宮崎駿從事動畫以來的所有訪談、聊筆及心路歷程日記,全書二百幾頁,到圖書館續借再續借最好不過。

Friday, October 12, 2007

有些時候,我們難免因為等待而感到心煩。

等待的原因千奇百怪,別以為可以將當中的理由想通透,事實是生活上每一個環節都有不可預測的事情發生。等待的郵件其實錯派到別人的家,等待的電話被震到留言信箱,等待的電郵被當成了垃圾,等待的工作在部門傳遞間卡在某個文件匣子中動彈不得,而因為這種種的等待而不敢計劃下一步如何,更叫人不知所措。

這時候,我總需要大江健三郎的文章。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大江健三郎如今已是個老人,他有一個智障的孩子,從孩子身上,學習了很多別人不留意的道理。他的作品《為什麼孩子要上學》中有一篇文章,提及如果孩子在成長中遇上很大的挫折因而輕視生命的問題。他對孩子說,大家一定要有一顆「再等上一段時間」的心,就像學代數一樣,對於一些無法立即解除的未知數,可以先用括號隔離開,將明朗的部分先做好,有時做著做著,便可以慢慢找出解決的方法了。

「在生活中,遇上真正困難的問題來找碴時,暫時就把它放入括弧內,放置『一段時間』之後再看看。這和一開始就逃避問題並不一樣……經過了『一段時間』再來看看括號,如果問題還是老樣子,這次就必須要正面面對了。可是,親愛的孩子們,在拼命忍耐的『一段時間』當中,你們會發現自己也成長了,變得更健壯了。」

我知道自己不再是個孩子,不能總將問題塞進括號去便算。但每次回想「再等一下」的道理,我的心情便會變回平靜,相信只要再等上多一點點的時間,答案一定在前面。

心水推介延伸閱讀:大江健三郎《為什麼孩子要上學》最末一章〈請再等上一段時間 〉

Wednesday, October 10, 2007

生日

愈來愈發覺身邊的人慢慢對慶祝生日這回事顯得不在乎。今年的我特別緊張,因為海洋公園讓當天生日的人免費入場。一想到又老一歲,就不禁對自己說更要好好待自己,免費入場這種事,絕不能放過。

進場後首先發現的,是改建成為萬聖節派對的基地。雖然不能進去看個究竟,但單單看那鬼怪滿佈的設計及氣氛,心中也難免不舒服。我自己沒有參加過萬聖節派對,如果要寫一篇以萬聖節派對為題的文章,也只能憑空砌造。

我已忘記海洋公園原來住有那麼多的生物,尤其海洋館內林林種種的大魚小魚,真令人大開眼界。比起米老鼠及當勞鴨,真實的動物真是精彩珍貴得多。訓練員介紹說,在海洋劇場表演的海豚,是由海洋公園成功繁殖出來的,牠們都是海洋公園的寶貝。然而在我眼中,海豚終生也被困在泳池之內,表演天天如此日日如是,看台上那些搖著地圖當扇子的過路人,拍過幾下手掌便一哄而散。別人的榮耀,令我想到大自然的悲哀。我想像那些海豚,都十分珍惜每次表演時向上躍跳的每一秒;因為躍跳,才有機會撇看到那近在咫尺的大海——那牠從未置身其中的大海,那本來理所當然的居所。

我也發現海洋公園已沒有了殺人鯨海威,也沒有了蝴蝶屋及金魚大觀園了,取之而來的迎迎樂樂,也只以睡姿示人。安安不見蹤影,佳佳則躲在假樹林後的私人地帶緩慢地踱步。我透過閉露電視窺看著他,想起占基利的《True Man Show》。轉了幾個圈後,他悶悶的走去抱著水缸低頭而睡,姿態像是酒後要嘔吐的中年大漢。「悶到嘔」是那一刻最貼切的設計對白。

玩過熱氣球後,也差不多離去了。「由後門入場正門離開的公園,全世界可能只有這麼一個。」記起多年前一班為我在這裏慶祝生日的朋友曾問過這樣的問題,如今他們都已成為了電話簿上的痕跡,而電話簿也早被手提電話的記憶卡取代了位置。

不知他們再次重遊此處時,又會否記起我。

延伸閱讀:台灣作家王文華〈我的生日禮物〉

Monday, October 1, 2007

紀念開始

很久很久,沒有跟著人群去慶祝什麼。

很喜歡封路的感覺,或許是我對於香港的開車文化仍然落後有感,車子失去行走的權利,路人重拾應有的尊重,彌敦道被上萬個黑色人頭佔據,令我感覺良好。我穿了一件沒衣袖的上衣,及一條及膝的牛仔褲。中秋都已過了,但夜裏走在大街上,頸上全是汗。

「不能再前進了。不能再進了。」前面的男人大聲的向身邊的女人說,其實是有意向身後的人作提示,我也就停下腳步來,但後面的人卻一直向前推。像分岔路的安全島那樣,我成了支流的起點,人龍一左一右的在我身邊擦過。奇怪的是明明看似已被堵塞的去路,卻原來可以容納更多。

「你不知道這個道理嗎?」友人向我拋出一個奇怪的微笑。「有一次我乘地鐵,明明已擠到雙腳離地了,但不知怎的有人開始爭執繼而動武,剎那間整個車廂就好像紅海一樣,嘯一聲分成兩邊,中間騰出一遍空地,給兩人打個痛快。所以,都是相對論。」

怎麼搬出愛因斯坦來呢?「總之,不要相信你所看到的。」哈。

煙花未開始,我已經倦了。附近酒店的門縫不時傳來陣陣冷氣,一個操普通話的小男孩說:「嘩,超涼!」(wa,chao liang!)我才知道原來這個「超」字,已流行至普通話那裏去。還是,根本就是由普通話那邊流傳過來廣東話這邊?身旁兩個印度人男子這時也說:「嘩,好鬼涼!」真多得這一場小小的的文化融合課,將我等待煙花昇開始的痛苦揮發掉。

原來我已對煙花失去興趣。記起加拿大每年夏天都會舉行全球最大的國際煙花比賽,一個國家負責一晚,整個城市的人就拖著椅子、被單去到海岸的草地預留位置。那海岸比維港窄很多,對岸的人群都可清楚看到。有趣的是屬於一家大小的溫柔族類都會聚在一邊,而熱血型的狂喜青年則自然走到岸的另一邊。兩邊形成強烈的對比,警車在對岸不時閃動,直升機照下來的強燈也彷彿不能調整方向似的。

煙花表演的最後招數,總是來個大雜匯,呯呯呯呯總動員燒個稀爛。人們又會嘩嘩嘩嘩的驚叫一番。這次國慶煙花表演天空出現了88888。08年8月8日8時8分。北京奧運便會開始。電話傳來短訊,一個從事煙花行業的同學說剛辭掉了工作。我在手肘之中回覆了她:恆生指數快要二萬八點了。

掌聲散落及人頭迅速轉移示意這場慶祝活動告一段落。我便又踩在彌敦道的斑馬線上走回去,直到窩打老道時,想起了上一學年在培正的日子,也記起上星期跟柏鍵Sir談到的工作事項。

我就以此煙花記敘打開這blog的第一幕。每一次開blog都有停下來的理由,希望今次不會又如煙花那樣,浩浩蕩蕩人聲頂沸,最後只留得一地垃圾。

忽發奇想延伸閱讀:李碧華《煙花三月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