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aturday, August 1, 2009

最佳導演:政府

當天我去到大河道的巴士站乘車,卻發現整個巴士站竟然給封了的時候,我呆若木雞的,像被人摑了一巴掌。

「荃新天橋」已赫然在興建中。在我細想「荃新天橋」橋墩位置後才猛然醒覺,原來路政署早在本年初於地鐵站外、西樓角花園旁、海霸街及鱟地方開始了施工工程。而每天行走於荃灣的我,竟然從未留意。這再次証明了Abbas所說的「逆向幻覺」——習慣了行色匆匆的香港人,已失去觀看城市的能力,對改變城市的工程視若無睹,或因事不關己而無動於衷。

在政府的推崇與蒙蔽下,市民以為天橋的「建造」是提供了更方便的生活,未能看清楚背後真相,乃是政府與大企業共謀的計劃;「建造」其實是「破壞」——我們的權利被破壞,我們的城市景觀被破壞。而香港人受著殖民歷史因素的影響,一直以資本主義為生活主導,短視社會結構的轉變,未能明白「實踐空間」的關係及重要,以致對「構思出來的空間」往往只會容忍了事。政府近年尋求經濟轉型,力谷「全面都市化」,在一堆堆花言巧語下,令香港人以為興建設計新穎、快捷方便、具規模的大型建築便是步向美好。

「荃新天橋」是一很好例證,說穿了,不過是政府為配合沿海地區的發展,與地產商在市民的天空上,上演一場「利己不利人」的大戲而已。

要重申我們對城市的權利,必須由醒悟「有甚麼正在發生」開始,多關心社區情況、與身邊的人積極討論、拆解新聞報導的盲點,便是行使「改變城市權利」的第一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