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ursday, July 30, 2009

用一億元建造天橋直達西鐵站的原因,是……

對於市民來說,用一億元建造天橋直達西鐵站的原因,真的是為傷健人士提供易達性嗎?

跟香港路政署一樣,Minneapolis天橋網絡的發展商其中一個包裝天橋的賣點,是對傷健人士提供「易達性」(accessibility)。民建聯見機行事呼應一番,於二零零七年推出「荃灣區改善方案」,指現時「行人天橋系統欠缺連貫性,未能達至連繫區內新舊發展樞紐的功效。斷斷續續的行人天橋未能提供舒適、直接的步行途徑,更令傷殘老弱人士敬而遠之」。

如果政府對傷健人士的關懷是那樣全面,那荃灣總站的出入口便不該建在上層,而接駁到其他地區的巴士總站及小巴站卻「巧妙」地設在附近大廈的下層,使行動不便的人望而生畏——從一邊走到另一邊,要爬過幾十級樓梯,中間要穿過又窄又迂迴的、地下畫了分界線、設定了哪邊是「↑」哪邊是「X」的天橋,實是毫無「易達性」可言。就算政府後知後覺,現在要為傷健人士做點事,那為何至今荃灣總站兩邊連接地面的依然是長達四十四級的樓梯,而「荃新天橋」卻得到撥款在不同地段興建三台連接天橋的升降機?

說能為傷健人士提供一條方便、省時的天橋,只不過是美麗的糖衣,真正原因是要為城市築起一個重重圍困的消費網絡,將人導向各個商場,「易達性」的最終得益者是大商家,並不是市民。然而市民被政府及政黨的「改善方案」蒙蔽,未能看透興建新天橋實際上是要連接更多商場,將主導市民的控制力再一次加強。